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张思南:日韩铁了心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怎么破?



芯片 资料图

直新闻: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议题涉及供应链、芯片等,也让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再度被聚焦,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美国能不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

有观点认为,这样做会损害欧洲以及日韩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政策上不可行。但事实是,去年10月,美国明确限制中国发展先进半导体产业的能力,发布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今年1月,拜登政府将管制延伸至荷兰和日本的公司,包括ASML Holding阿斯麦、尼康以及TEL东京电子等;而目前,韩国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在中国的运营也处在风口浪尖之上,面对美方的压力,韩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并不持乐观态度。

另外,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尽管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26日表示,随着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进入中国市场“是绝对必要的”。但实际上,早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向荷兰政府施压,禁止阿斯麦向中国出口顶级EUV光刻机;荷兰政府今年3月甚至推出了所谓“额外禁令”,试图将先进程度落后一代的DUV光刻机也划入禁令之中。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了一点:企业的利益不尽然等于国家利益,而企业的利润也不尽然能够左右国家政策;阿斯麦公司毋庸置疑想挣中国市场的钱,但荷兰和美国政府明显着眼于公司报表之外的事情,我们没必要抱着“经济决定论”来自欺欺人。

回望一下历史,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并非是某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是复刻冷战时期美国联合盟友封锁对苏联的高科技出口。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就曾论述过,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如何确保所有参与方都认同管制背后的理由,如何适当调整管制范围,使其既不太窄也不太宽,以及如何确保有效达成管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体系有着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做法。

这套经验做法着眼的是地缘竞争,是军事对抗,以及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削弱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是为了减缓中国军事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步伐,是为了削弱中国触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能力。想想石墨烯,想想盾构机,想想中国制造是如何将发达国家手里的“摇钱树”打成“白菜价”,想想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格局所带来的变化,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盟友愿意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他们着眼的实际上是没有变革的垄断,而垄断才是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过去74年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什么封锁是中国人无法打破的

直新闻:那中国应该怎么办?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因为我们走在一条向垄断发起挑战的变革之路上,我们面对的是数百年西方秩序的历史惯性,是一整个排外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

过去,西方世界告诉我们,按照他们的规则来,我们会被接纳,但当我们在这套规则中胜出,西方世界则单方面修改规则,甚至不惜撕毁规则。当欧美国家希望锁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希望中国永远做他们廉价的世界工厂,那中国唯有自力更生,别无他法。

为什么美国及其盟友不“围剿”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火箭,中国的造船业?事实上他们也在“围剿”,只不过毫无意义,而半导体产业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最后几个关键机会之一。实际上即便是半导体,留给美国的时间大概率也不会超过两届美国总统任期。十年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市场全球占比从8.6%扩大至34.6%,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市场当前的国产化自给率仅在2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追赶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2022年,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上投资超过1.1万亿人民币,一年的投资是美国五年期“芯片法案”半导体产业直接投资的3.2倍,且投资遍布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材料、封装、设备开发等各个领域,中国追求的全方位的整体突破。实际上,正是美国的不断加码制裁让中国人认清了欧美国家“选择性自由贸易”的嘴脸,也在中国社会内部形成了一定要打破半导体产业瓶颈的共识。

而过去74年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什么封锁是中国人无法打破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彼得·温宁克就曾对美媒彭博社表示,技术封锁中国也许是一个错误,因为这反而会加速中国开发自主芯片设备的努力。温宁克称,如果中国人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机器,他们就会自己开发,“这需要时间,但最终中国人会达成目标,且压力越大,中国人就会越努力”。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三亚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站在流量高点的小米汽车正遭遇流量反噬。5月1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全文]
    2025-05-13 23:00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总台央视记者: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同普京总统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国际法权威的联合声明等,同多[全文]
    2025-05-13 00:43
  •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5月5日13时48分,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档期内总票房突破7亿,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暂列前三名。(总台央视记者 许盼盼)[全文]
    2025-05-05 22:44
  • 春天是各大品牌新品首发、集中亮相的季节。不少全球品牌携带最新科技、跨界联名款、概念店等扎堆登陆上海。“首发”如何拉动消费?又如何集聚起更大的发展势能?系列报道“奋斗在春天里”,一起去上海,看那里如何打造新品、新店、新展首发的“新品实验室”。[全文]
    2025-03-22 02:10
  • 12月2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会长罗文出席会议并代表常务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中消协常务副会长甘霖主持会议。一年来,中消协各理事单位和全国消协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文]
    2024-12-25 02:03
  •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魏梦佳)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20日发布的《北京地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23)》显示,近年来,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高精尖产业人才集聚效应突出,2023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全文]
    2024-12-22 02:02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三亚资讯网 sanya.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